济南市工业学校:为学生成长发展打通“未来”通道
“让学生学有所得,对未来皆有可期,学校发展就有后劲、有朝气、有活力。”济南市工业学校校长田强说,“我们的目标是,为学生打通‘未来’通道。”
近年来,该校以“为了学生”为基点,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探索出一条“‘借智’引领、学制贯通,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习惯‘补板’、终生受益”的人才培养之路。学校招生连年“爆满”,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借智”引领,让学生上升空间更“通畅”
(相关资料图)
3月24日,学校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全校教职工正聚精会神地听取山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赵雨为学校特别“定制”的专题报告。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新版专业目录背景及解读……赵雨的报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让很多教师获益颇多。“像这样的‘定制型’报告、指导、合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常态化。借高校之‘智’引领人才培养的生成点、发力点,更具前瞻性和提升力。”田强介绍说。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密切对话交流平台,围绕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制度、“三教”改革、技能大赛、产教融合、教师团队建设等内容,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准备了380课时的“饕餮大餐”。“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通过提升教师素养,培养更多未来社会需要的、更高素质的电商人才。”田强补充说。
通畅衔接的上升通道,是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最大期待。为此,学校先后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济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聊城职业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建立了“3+2”贯通培养机制,覆盖了护理、幼师、汽修、机电、电商等专业。“经过5年制贯通培养,学生学历更高、技能更纯熟、心智更成熟、身体更强健,就业以及将来发展也就更加具有竞争力。”学校招生办公室主任徐梦婷介绍说。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制定课程方案、实施教育教学,近2/3的学生接受中高职贯通教育,再加上职教高考,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学生升入本科院校,成为学生学历提升新的“增长极”。
校企一体,让学生在“真场景”学习真本领
“举个例子,对手机主板的检测共有三道程序,第一道检测主板的完整性,第二道检测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第三道检测外置模板与主板连接情况。在真实的场景下进行学习和操作,更加系统和直观。”谈起在“厂中校”的学习收获,该校2020级机电(1)班学生谢胜琦说,“我们将来进入企业就能够‘大展身手’了。”
据汽车机电专业部主任刘忠介绍,利用企业具有师傅、设备资源的特点,他们在烟台富士康建立了“厂中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根据教学安排整建制进入“厂中校”见习4个月。采用“2+4”教学模式,学生2周学习理论知识,由企业师傅进行教学;4周进行社会实践,以学徒制方式进行。分别开设专业核心课程、企业文化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构成了“教室——宿舍——食堂——生产线”的准校园管理闭环。
“用好校企两个资源,解决了产教融合中‘产’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产品生产的真实情境。”刘忠说。
在学校,“厂中校”借力企业,补齐了学校实训资源的短板;而“订单班”则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赋予学生更多的未来期许。
“我的目标很明确:学好软件开发的相关课程,谋得自己理想的职业岗位,做一名企业数字转型的‘白领’。” 2022级“玫德IT订单班”学生李淑志满怀憧憬地说。
玫德集团是全国著名的玛钢管件及智能阀门生产企业。2018年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对IT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盯紧区域经济新业态,盯紧企业新职业,盯紧需求办专业,职业教育才有发展的土壤。”田强说,校企一拍即合,“玫德IT订单班”从去年开始合作招生。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工作即白领”成了订单班的新标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共同开发相关课程。“我们学习的C语言、网页设计、JAVA等课程,都是定制化的内容。我一定要成长为企业所需的人,为未来有好的发展而努力。”学生亓立宇同样对未来充满期待。
“‘玫德IT订单班’培养的专门人才,以服务企业内部数字化工厂建设为主体,同时服务于全球同类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我们的人才需求规模为2000人。”玫德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张新涛说。企业一方面与学校联合实施“双元制”教学,共享课题资源,让有真本事的人教给学生“真本领”;另一方面,为学生设立奖学金、技能大赛特别奖等,激励学生崇尚技能、敢为人先,真正学得一技之长。
习惯“补板”,为学生集聚终生“财富”
“老师好!”走在校园里,学生见到教师都会主动让路、问好。只要超过两人,学生就主动排队,整齐地走向实训室、食堂、宿舍。“这样子让人看了很舒服。学校抓到点子上了。”一名来学校办事的家长说,“孩子原来最缺的就是好习惯,这方面缺陷凸出、短板明显。”
短板如何“补”?“最重要的是教师做出样子。”田强说。学校在各专业部成立了“学部团队”,由学校统一管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教风带动学风;组建“领航团队”,发挥齐鲁名师、学科带头人作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教师潜心教学、醉心教研,就好像一个发酵的“老面头”,在引领教师成长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学生的热情,学知识、练技能成了学生的自觉和习惯。
有的学生喜欢吃零食,这对身体健康和成长不利。“食堂做的饭菜,你自己的孩子能吃,才能卖给学生。”田强对食堂管理人员说。现在,3元吃饱,5元吃好,8元就是“奢侈”了。学生被吸引进餐厅,“零食”在学生的消费里真正成了“零”食。
从最基本礼仪入手,对学生进行“清单式”养成教育。站有站姿,坐有坐相;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一学期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成了学校一道令人赞羡的风景线。
“就像一棵树,根好,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对学生而言,好习惯就是根,是未来终生受用的财富。这个短板,无论多难,都要补齐、补强。”田强说。
(摄影 孙大勇)
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技能实操
幼师专业学生键盘练习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廉德忠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